孝房網
您當前位置:孝房網>孝感樓市>樓市行情

樓市怪象談之多數中產階級也變成房奴說明什么

2010年07月19日 08:43     小編:     時代商報|0     點擊:2535

掃描到手機

掃描到手機  新聞隨時看

掃一掃,用手機看文本
更加方便分享給朋友

掃描到手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新聞原點:

  目前北京中產階層在社會階層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已經超過40%,約540萬人。這是昨天北京工業(yè)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(fā)布的《2010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》公布的數據。然而,面對高房價、汽車等大宗消費,多數中產成為“房奴”、“車奴”。

    月均收入6000元,這是《報告》中躋身中產的低標準。即使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,這樣的收入也可算是工薪族中的白領了,然而,面對幾萬元一平米的房價,月均6000元的收入簡直不堪一擊。數據顯示,2008年北京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5元,戶均可支配收入64285元,以一般家庭每戶住宅面積90平方米計算,2009年11月北京住房的平均價格為17810元/平方米,需要支付160萬元,相當于一般家庭25年的可支配收入,房價收入比為25∶1。在這樣的高房價下,即使你是中產又如何?當多數中產成為“房奴”,為高房價疲于奔命時,他們還有何幸福感可言?這樣的“中產”還是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層嗎?

  日本學者三浦展在《下流社會》一書中指出,向來穩(wěn)定的日本中產階層正兩分化,年輕一代躋身“上流”者少,而淪入“下流”者卻源源不斷—— 日本社會正在“下流化”。如今,日本所面臨的“下流化”困境在中國同樣存在。長久以來,擴大中產階層的數量和規(guī)模,建設所謂的“棗核型”社會,一直是我們不懈追求的一個目標。然而,悲哀的是我國的中產階層尚未形成穩(wěn)固,中產的數量和規(guī)模仍有待擴張時,便開始呈“下流化”了。在中產階層讓人艷羨的生活背后隱藏的是“房奴”、“車奴”的辛酸,光鮮的背后其實是“偽幸福”。有媒體報道說,白領中產人群正因為房價高、不宜居、沒有幸福感、工作壓力大等原因,而從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這些一線城市出逃,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。顯然,包括高房價在內的生活成本和負擔的急劇增加,是中國中產階層“下流化”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
  當前的房價問題已不再是一個單獨的經濟問題,也不是事關百姓生活的民生問題,而是影響到社會結構合理的政治問題。當前的高房價,已成為影響我國中產階層數量和規(guī)模進一步擴大的重要因素,已經高到連中產階層都要叫苦連天、無法承受的地步。在房地產成為暴富行業(yè)的背后,實際上是以多數人背負的沉重負擔和壓力為代價,其實是以合法的方式和名義,將國民的財富實現了一次悄無生息的大轉移,將普通老百姓的錢向少數殊利益群體身上集中和轉移。這種集中和轉移所帶來的負面效果是,城市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,人們的幸福感大大降低,貧富分化現象進一步加劇,社會不公平現象進一步突出。更重要的是房價的高企,使得剛剛產生和起步的中國中產階層,向社會底層沉降,可能被扼殺于搖籃之中,這將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長遠健康發(fā)展。

分享到:
獲取優(yōu)惠